明天是我國的第30個教師節,在我國,一直都有尊師重道的傳統,最早的教師恐怕要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孔子,韓愈在《師說》也里說道:“師者,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。”如此隆重慶祝教師節意義幾何?教師對於人類文明究竟有什麼益處?
  我國的教師節誕生於1985年,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將9月10日作為我國傳統教師節的決定,自此,教師節從一個文化名詞上升為國家意志。這其中體現的不僅是教師的地位的上升,更是教師本身所賦予的時代性的現實體現。教師不是一個簡單的名詞,代表的更是一種文化傳統,這種傳統扎根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當孔子喊出“有教無類”的口號時,教育的最初雛形開始在尚未被文明洗禮的古代中國的大地上顯現了,依據教育,教師也應運而生,孔子也被人稱之為“萬世師表”。
  如果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話,那麼教師就是文明的催化劑,人民是歷史和文明的創造者,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,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人類和動物的區別除了人會使用工具之外,最大的不同便是教育。人類會把先人積累的經驗加以適當的加工後傳授給後人,這是一個後天編碼與解碼的過程,而動物則不會,在這個過程中,教師起著連接器的作用。
  就像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一樣,教師既是人民的一分子,又超脫於人民的存在,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,教師一直是走在了時代的最前沿,即使是如孔子一般的聖人也會有自己的老師,何況我們這些凡人呢?
  我國古代社會中,教師一直有著崇高的地位,這是一種烙印在民族精神之中的文化積澱,這種積澱走過了千年,依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和活力。如何傳承這份民族特性呢?這就需要認清教師對於人類發展的貢獻。
  古之學者必有師,現在也是一樣,對教師的認同就是對文化的認同。
  文/程世傑  (原標題:教師節,讓文化回歸傳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q16dqucn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